核電業快速發展推動核電閥門儀表國產化
自去年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在與外國領導人的會晤中力推中國核電,促成中國核電企業相繼在英國、羅馬尼亞、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獲得了項目機會。核電,也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走出去”的新品牌項目。同時,國產核電閥門、儀表等設備逐漸打破了以往只能從國外進口的格局,實現了“中國制造”。
核電“走出去”將帶動國產核電設備供應需求
自去年到現在,關于核電建設實施和合作共贏的項目不斷推陳出新,沿海地帶的核電項目建設以及與其他各國關于核電項目的合作,都使得核電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而應用于核電方面的閥門、儀表類產品亦水漲船高。據悉,核電“走出去”的戰略是指由中國去承包國外的核電建設項目。伴隨著核電技術的發展,核電的安全性與經濟性得以提升,中國也加大了核電投資力度,核電發展戰略由“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而隨著核電行業的快速發展,核電閥門、儀表的需求規模將不斷擴大。在核電設備中,閥門作為一種耗材,其市場容量將隨著核電裝機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未來市場容量主要來自新增容量和產品更換兩個方面。據了解,一般核電閥門新增需求占核電設備總投資的5.2%左右,而閥門維修費一般占核電站維修總額的50%以上。一座具有兩臺百萬千瓦機組的核電站每年總維修費用在1.35億元左右,閥門維修、更換費用占核電站維修總費用的50%左右,達6700萬元/年。根據2010年我國核電設備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計算,可測算出2011-2015年核電閥門的市場總容量為235.83億元,其中新增市場容量為183.35億元、維修更換市場容量為52.48億元。
國產化核電設備邁入國際平臺
近年來,核電站所需的核電閥門、儀表等產品多數依賴進口。由于核電站的特殊性,對于核電設備在使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有較高的限制。這使得核電閥門、儀表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都有較高的規格要求。而最近,國內國家閥門在研發核電閥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僅填補了國內關于核電閥門的多數空白,并且可與國外同品類的閥門一競高下。隨著核電“走出去”戰略,國產化的核電閥門也即將在國際平臺上精彩亮相。某公司生產的主蒸汽隔離閥樣機在德國AREVA實驗室進行了三次切斷試驗和一次補充試驗,流體阻斷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意味著我國在核電站關鍵閥門上真正具備了設計和制造能力。某公司研制開發的“第三代核電站用核安全級蝶閥”以及與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聯合研制開發的“第三代核電站用核安全級球閥”、“第三代核電站用核級氣動裝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達到國外同類品先進水平。今年7月,中核科技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DN800核二級主蒸汽隔離閥順利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樣機鑒定。DN800核二級主蒸汽隔離閥的順利研制,確保了各項參數滿足現有壓水堆核電站以及三代核電技術主蒸汽隔離閥的要求。
近日,由重慶市科委組織推薦、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申報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于大型壓水堆的核級測溫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究”項目日前獲得立項支持,國撥專項經費836萬元。該項目基于最新國家規劃,根據我國自主化三代核電技術的功能需求,參照國際先進標準和最新質量保證體系要求,開展耐輻照、高精度、高可靠性核級測溫材料及元件制備技術攻關,研制1E級(核安全級)測溫組件工程樣機3項、NC*級(嚴重事故環境條件)測溫組件工程樣機2項。此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對我國三代核電儀表的國產化與工程化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